一、培养卓越工程师
“整个暑假都泡在中心,任何设备都可以使用。”华科大电气学院直博生包浚炀说,华科大让自己在专业学习中走得又快又稳。去年,包浚炀的团队获得了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金奖。包浚炀所说的中心,就是华科大工程实践创新中心。该中心有4000余台套各类实践教学设备,囊括了机械制造、电工电子、材料成形、智能制造等多个专业领域,可同时满足1500人参与工程实践。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主任李昕说,学校提供最领先的理念、最前沿的科技、最先进的应用支撑人才培养,让工程实践教育真刀实枪、真材实料。尤政认为,未来,国家需要的是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这就要求学校及时调整学科布局,推动学科交叉与新工科改革,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华科大机械学院副院长王书亭介绍,学院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协同育人、深度工程化学习、国际化教学”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以高水平产教融合,为培养优秀人才筑基。光电卓越计划实验班2020届毕业生胡满琛是个“科研狂人”,他在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发表SCI学术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硕果累累的背后,离不开华科大的科研环境。胡满琛大一就进入学校王牌实验室,并经辅导老师帮助,组建创业团队。他参与研究获得的非铅钙钛矿发光相关成果,也得到了学校产业孵化器的有力扶植。
二、有组织科研,打造更多“明珠”
作为科研型高校,华科大在“十五”至“十三五”期间,集全校之力建设了“四颗明珠”——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精密重力测量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
四个五年计划,四颗璀璨明珠。在国家科技建设的每个时期,华科大都立足当时国家重点战略需求,啃硬骨头,打造出一个个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国之重器”。
近几年,华科大把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平台作为构建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棋”,形成了以重大科研平台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体系。“汇聚全校人力、财力、物力,打破学科、学院边界,努力构建独树一帜的大平台体系,推动有组织科研。”尤政说。“事非经过不知难。”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俊峰说。作为骨干成员,他负责脉冲强磁场装置科学实验站建设,带领团队攻克了极端电磁环境下弱信号检测难题。从无到有,一切从零开始。每一块电路板设计图、每一个零件都得自己绘制和安装调试。脉冲磁体的绕制工作要求十分严苛,上万次的重复动作,不容一丝差错,没有“回头路”……回忆起“一穷二白”的创业阶段,王俊峰说,在大科学装置建设面前,多学科、跨部门协作,要求大家凝心聚力,不计个人得失。如今,华科大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承担着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任务,其设施是我国唯一、亚洲最大的脉冲强磁场设施。截至2021年底,强磁场科学中心已支持海内外106所科研单位开展1477项研究课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学校相关团队提出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项目,被纳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学校还获批建设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这些科研创新平台将在各自领域瞄准世界前沿,引领科技方向,推动产业发展。”尤政说,学校已拥有26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构建起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科研攻关体系。近5年,华科大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成果奖25项。
三、顶天立地,办更好的华科大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办更好的华中科技大学。”尤政说,“柱长天以大木,开莽原以上庠”是华科大校歌中的一句歌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必须坚守的初心使命。自1952年建校伊始,华科大就被定位为“培养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建校70年,华科大为国家培养了70余万名学子。如今,学校又提出“顶天立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尤政说,“顶天”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心怀“国之大者”;“立地”就是扎根中国大地,为服务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必须坚守的初心使命。从最初的“党旗领航工程”,到“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14年来,华科大将“早日站在党旗下”“党旗在我心中”“我为党旗添光彩”的“三部曲”融入学校德育教育。从识党、爱党、入党,到牢记党员身份、做合格党员,再到积极奉献,争做优秀党员,系统性的思想教育带动学生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
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xyFvRA4B6pPFs693HR-X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