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二届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在京举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致辞。本届会议由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主办,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冯身洪、国际工程联盟主席伊丽莎白·泰勒、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主席何塞·卡洛斯·夸德拉多,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协会组织等各界嘉宾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新闻联播》报道国际会议有关情况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交流研讨国际工程教育新趋势,宣介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化布局和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第二届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现场
怀进鹏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程科技创新与工程教育发展,近年来持续加大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投入,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且高质量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在校生超过900万人,探索出一条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新路径,有力支撑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向世界分享了中国工程教育的理念、实践和方法。
怀进鹏指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工程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各领域关键技术集群式突破,特别是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正不断迭代进化,工程教育面临诸多新机遇、新挑战,需要我们以发展的方式,研究思考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推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工程教育交流合作,协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不断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能,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的路径参考。怀进鹏就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国际工程教育新生态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携手共创卓越引领的国际工程教育质量标准;二是携手探索智能时代的国际工程教育变革新路径;三是携手建设开放包容的国际工程教育合作网络。
国际会议由主会议和三场平行会议组成。主会议前,怀进鹏会见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部分国际专家代表,并进行了交流座谈。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陈子季
主会议由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陈子季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与国际工程联盟签署联合声明,合作启动构建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中国倡议的此项工作将在本科《华盛顿协议》等基础上,弥补全球高层次工程人才国际互认体系关键空白,构建全球统一的硕士、博士培养质量基准,为应对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支撑。
实现研究生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国际互认协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分别与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印度尼西亚万隆理工学院、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肯尼亚内罗毕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签约,将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开展密切合作。

国际工程联盟(IEA)主席Elizabeth Taylor
国际工程联盟(IEA)主席Elizabeth Taylor作题为《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for Postgraduate Engineering Talent Cultivation》的报告,介绍了在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校企开展协作的经验。

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ENAEE)主席José Carlos Quadrado
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ENAEE)主席José Carlos Quadrado作题为《ENAEE’s Practice on Accreditation at Postgraduate Level》的报告,分享了欧洲研究生层次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实践的主要做法,就中欧双方在工程教育认证上开展合作提出了期望。

法国高等教育与就业总局前瞻与战略顾问Bertrand Raquet
法国高等教育与就业总局前瞻与战略顾问Bertrand Raquet作题为《An Overview of the Commission des Titres d´Ingenieurs(CTI)》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法国CTI认证体系构架,重点分享了法国在高等教育层次培养工程师的模式和做法。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副校长Anna Korre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副校长Anna Korre以《Overview of Engineer Train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为题,回顾了英国工程师教育发展历史和现状,并以帝国理工学院为例,详细介绍了中英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经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代表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作题为《追求卓越,面向未来,构建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认证标准》的报告,重点介绍了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实践探索、国际化经验和标准研制情况。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作了题为《培育一流人才服务全球发展,协同聚力开创卓越工程师建设新局面》的报告,阐释了卓越工程师的时代价值,提出各方携手开创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全球格局设想。
平行会议一: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

会议主席(高校):中南大学校长 李建成
会议主席(企业):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开华
承办单位:中南大学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会上,来自中国、法国、印度尼西亚的校企专家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深入研讨。中方高校代表介绍了产教/科教融合的育人体系,企业界代表分享了依托“一带一路”平台推动人才培养本土化、标准国际化的实践经验;法方与印尼高校代表分别分享了各国在工程教育模式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各方一致认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协同与国际合作,推动跨体系对话,构建融合全球共识与区域特色的人才能力框架,并通过务实合作推动工程师培养的多元创新与全球合作。
平行会议二: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建设国际会议

会议主席(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章熙春
会议主席(企业):南方电网国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张衡
承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南方电网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会上,来自中国、法国、秘鲁高校以及行业企业代表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各单位一致表示,将进一步凝聚国际共识,推动不同体系之间对话互通,搭建既体现全球普遍规律、又尊重区域特色的卓越工程师能力框架,并以“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打造一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样板工程,促进工程师标准的国际互认从试点走向规模化推广。
平行会议三: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国际会议

会议主席(高校):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余祖俊
会议主席(企业):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 赵佃龙
承办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中车四方股份公司
会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内外高校、行业企业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就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作,尤其是中外校企、校校联合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表示,通过人才培养要素与产业创新链条深度耦合,推动建立产教需求精准对接机制、跨国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和重大工程人才共育基地,以工程科技创新为导向,以跨国重大合作项目为载体,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更加务实创新的行动,打造一批示范性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卓越工程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工程教育界的智慧与力量。
(素材来源:北京交通大学)